如果不深究历史,很多网友会觉得,遵义会议以后,毛主席终于获得了全党全军的认可,成为了最高领导人,从此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。
其实,遵义会议的记录写得很明确,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,在组织上确立了周恩来在党内最高军事领导人的地位。而毛主席是恩来同志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,只是助手位置。
因此,毛主席成为最高领导人,乃至领袖,从某种程度来看,是在周总理之后,甚至有人说,毛主席的领导位置是周总理让出来的。因为周总理那时候的党内地位高于毛主席,他行使的最高领导权是组织授予,合法合理,也是被众人认可。
但周总理高风亮节,一直甘于辅助,凡事总是听听“助手”毛主席的意见,最后一切决策都以毛主席的意见为准。
如果从表象来看,确实是如此,但事物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,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。我党到底选择谁做最高领导人,并非是谁的意识能够左右,也不是说谁可以让出来的,而是确实是革命发展的“客观需要”。
按照当时的革命形势,毛主席成为最高领导人,指挥革命进程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规律。
当时,3万红军被40万白军铁桶般围在七、八平方公里的山崖里,按照一般的军事常识,红军大概率是难以逃出生天,基本上要被大部歼灭,我们可以看看之前石达开的历史,就是如此,这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困境。
谁有这个能力突破一般的军事常识,把红军救出去?
这个时候,周总理如果对处于极度危险之中红军的前途有自己明确的主张,能够带领红军走出困境,那么,他完全能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党、全军的当之无愧的最高领导人。但事实证明,周恩来不具备这个能力。
除了周总理外,十大元帅还有朱德、彭德怀、林彪、刘伯承、聂荣臻、罗荣桓、叶剑英七位元帅在,虽然他们都具备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准,但是他们都没这个能力力挽狂澜!
实际上,就是“客观存在”的实际需要,迫切要求我党出现一位能够挽救红军的人物,谁能够挽救,谁就可以成为全党全军认可的领导位置。
这个位置不是谁可以让出来坐的,因为让出来的位置,不是谁都能坐稳的。只有毛主席,站了出来,带领红军走向胜利!
刘少奇同志讲:在22年长期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,终于使我们的党,使我们的无产阶级与我国革命的人民找到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。
确实如此,毛泽东同志的领袖位置,不是谁让出来的。而是“我们的党,使我们的无产阶级与我国革命的人民找到”,这是革命客观需要,其他人做领袖不行,非毛主席不可。